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白居易乐府诗胡旋女中看唐朝舞蹈教育特点(2)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胡旋女》中的乐舞教育机构 梨园是唐玄宗亲自创办的音乐舞蹈教育机构,它以梨园命名。梨园的主要教授是“法曲”,有着“大曲”一样的结构

(二)《胡旋女》中的乐舞教育机构

梨园是唐玄宗亲自创办的音乐舞蹈教育机构,它以梨园命名。梨园的主要教授是“法曲”,有着“大曲”一样的结构,除了音乐、舞蹈还有器乐伴奏,所有入选梨园内的人都很出色,因此,白居易在《胡旋女》中有记载,“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说的是杨玉环因为擅长歌舞而受宠,在宫中乐部梨园内册封为贵妃,可见梨园是极为重要的乐舞教育机构。太常乐工会精心挑选梨园弟子,三百个男性艺人,住在梨园;另外有几百个艺人是女性,居住在宫里的宜春北院。梨园的乐工舞人大都从坐部伎中选拔而来,她们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除宫殿中的梨园,还有一个叫“梨园别教院”,它属于长安太常寺,主要是传习法曲,属于洛阳的叫“梨园新院”,此乐舞机构演出“俗乐”,唐玄宗热爱唱歌和跳舞,他的作品常常由梨园表演,并进行了排练,开元年间,唐玄宗把“十部乐”里的节目重新归纳组合,并按照表演形式等的划分,成功把“十部乐”中的乐舞重新组建成“立部伎”和“坐部伎”两套宫廷乐舞。这一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化和创作已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因为他酷爱音乐和舞蹈,并创建了乐舞机构供艺人学习,营造了一个适合乐舞发展的社会氛围,促进了乐舞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但到了安史之乱后,宫廷乐舞机构逐渐衰败,统治者已无意沉浸在乐舞中,到公元799年,梨园解散,尽管它已经消失了一千多年,但一直使用梨园这个名字。

三、文化交流、繁荣发展下的唐朝舞蹈教育特点

(一)唐朝舞蹈教育的普遍性

前文中提到了胡旋舞的学习在宫中,舞蹈教育也表现在了统治阶层。其实,市民阶层中也同样可以看到舞蹈教育的普及化,如唐朝海、陆丝绸之路畅通,经济发展迅速,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生活上的愉悦性,大街小巷出现了各种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秦楼楚馆、胡店等,这都将促进舞蹈教育在中下层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些豪门贵族积蓄培养家伎,同时进行着舞蹈教育的传播与创新,比如崔颖在《岐王席观伎》描述了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府中的乐舞场景,“二月春来半,王家日正长。柳重金屋暖,花发玉楼香。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还将歌舞态,夜夜奉君王。”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唐朝舞蹈教育的普遍性。

(二)唐朝舞蹈教育的兼容性

唐朝统治者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对异域乐舞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在《胡旋女》也提到了唐玄宗在看到技艺高超的胡旋舞表演之后,为之开口褒奖,统治阶层的这种异域乐舞喜好,对人们学习异域乐舞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唐朝舞蹈教育的发展,异域乐舞传播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技艺高超的乐舞艺人,比如胡旋女、杨玉环、安禄山等。唐朝宫廷乐舞”十部伎“里有八部是异域乐舞,这在宫廷乐舞教育中比较罕见,《坐部伎》《立部伎》同样如此,所以在乐舞传授过程中,既需要乐舞的专业教授,也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刻苦训练,二者缺一不可,从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唐代乐舞的包容性,唐朝舞蹈教育的兼容性。

(三)唐朝舞蹈教育机构的多样性

唐代音乐舞蹈教育机构很大,除上述提到的梨园外还有太常寺、大乐署、教坊等教育机构,起初教坊并不受到重视,到公元714年,唐明皇整改大乐署,把演唱和伴奏民间乐舞的艺人分离出来,组成三个梨园、四个外教坊。从此,教坊和梨园的地位提高。唐明皇最初有一个设在禁苑蓬莱宫侧的内教坊,然后建立了四个外教坊,两个地处洛阳,两个地处长安,洛阳的外教坊都处在明义坊,而长安的外教坊一个处于延政坊,称作左教坊,以舞取胜;一个处于光宅坊,称为右教坊,以歌见长。这些教坊直属宫廷,管理者为宫中宦官,掌管全教坊事物。由此可见,唐朝舞蹈教育机构比较完备,舞蹈教育也逐渐走向成熟,这与唐朝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1]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523-524.

[2]石曼晴.白居易乐舞诗的舞蹈文化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6-9.

[3]钟祎洵.中国古代舞蹈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30-33.

[4]汪继红.隋唐时期的舞蹈教育[J].兰台世界,2011,(14):28-29.

[5]周冰.唐代的舞蹈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5-13.

[6]牛抒真.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网址: http://www.sxjybjb.cn/qikandaodu/2021/0730/1088.html



上一篇:艾先生几多鱼中篇小说
下一篇: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_“十四五”时期陕西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 | 陕西教育(教学版)编辑部| 陕西教育(教学版)版面费 | 陕西教育(教学版)论文发表 | 陕西教育(教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陕西教育(教学版)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