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陕西各地的方言分布(3)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陕南人讲话风格婉转悠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圆润如歌,听起来缠绵,甜柔,但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难懂。陕南人忌讳说“癞呆”、“蔫皮子”、“烧


陕南人讲话风格婉转悠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圆润如歌,听起来缠绵,甜柔,但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难懂。陕南人忌讳说“癞呆”、“蔫皮子”、“烧料子”,“铲锅巴”,“烧火”等。


在2009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把陕南汉中地区(洋县除外)、安康地区的岚皋县、汉阴县、宁陕县、石泉县、镇平县、紫阳县等归于西南官话(西南方言)川黔片陕南小片;汉中洋县、安康、商洛部分地区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而安康的部分地区、柞水县、镇安县(部分乡镇)、丹凤县(部分乡镇)、白河县(部分乡镇)、旬阳县(部分乡镇)、平利县(部分乡镇)、商南县等八县市归属于江淮官话竹柞片,使用人口大约180多万人,在这八县市中,由于历史上移民迁徙的原因,还有数十万人说的是赣语和湘语。


由于历史的原因,河南话和山东话也在陕西的关中的一些地区比较流行。尽管河南话和关中话都属于中原官话,但是分属不同片区,还是略有区别。

宝鸡的河南人最多,被称为“小河南”。河南话也自然成为主流的一部分。历史上,山东受灾,人们都会选择闯关东;河南受灾,人们基本选择西进陕西。


当年河南受灾后,难民们顺着陇海铁路一路西行进入陕西,在陇海线沿线落脚生根,因为当时陇海线只修到了宝鸡,所以大量的河南难民就落脚宝鸡。他们讲河南话,听豫剧,喝胡辣汤。随处都可以听见河南乡音。河南人实在太多,以至于很多宝鸡本地人还要学河南话,以方便交流。宝鸡收留了河南人,河南人也建设了新宝鸡。


关中渭北一带,有许多山东村,他们是清末以来从山东陆续移民关中的山东人。他们到关中后,大多独立成村,乡音未改,说山东话,遵循山东习俗。尽管已经经过了数代的繁衍,但是山东老家的一切都一直在传承和坚持。他们早已成为关中人,但是一直未忘山东老家。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正在逐渐萎缩。有些人认为应该消灭方言,统一的语言有利于交流。而方言的存在对交流造成了障碍;还有人认为方言应该得到保护,因为方言代表的是中国多元的地域文化,如果方言消失,其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会遭受重大损失,不利于文化多样性。


每种语言都具有其他语言所不能替代的文化特色,其文化价值都值得尊重和传承,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都是以语言作为基础的,方言的价值不可忽视,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如不加以保护,许多地方文化将会消失。比如我国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有三百余种,每种戏曲都是建立在当地的方言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了方言,这些地方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戏曲的文化遗产如何传承?


方言中体现着当地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这些都是人类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化和文明也会随之消失。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方言的不嗤,逃避方言,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排斥方言。再加上现在全球化、互联网的冲击,方言已经逐步在消失。方言的保护必须重视,保护方言,从我们自身做起。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网址: http://www.sxjybjb.cn/zonghexinwen/2021/1022/1232.html



上一篇:37年组织74次自考 陕西这所监狱让132名服刑人员拿
下一篇:2022年陕西高考报名11月15日开始!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 | 陕西教育(教学版)编辑部| 陕西教育(教学版)版面费 | 陕西教育(教学版)论文发表 | 陕西教育(教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陕西教育(教学版)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