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探析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化问题与保障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陕西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某些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民俗文化在开发中挖掘不够或者偏离,导致生态化

陕西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创造和智慧的结晶,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某些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民俗文化在开发中挖掘不够或者偏离,导致生态化失衡。

1 陕西民俗文化特点

1.1 地域独特性

陕西民歌独具特色,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高亢,韵律和谐,扣人心弦,回肠荡气,不假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极具地域的原发性特点。

1.2 植根原始性

陕西民俗都是“土”得掉渣的东西,极具原始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手工制作上。例如被誉为“地上文物”的陕北剪纸,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劳动生活原始模样的直接观照。秦腔的原始性更强,生动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因而有着深厚的根基。

1.3 风情奇奥性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的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除了陕西十大怪外,还有一些手工制作也独具奇奥。如西安布玩,关中香包等。

1.4 历史古老性

陕西历经周秦汉唐,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陕西方言是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现在陕西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香古色的腔调和文字。如“乡党”一词,与古代的民户编制有关。孔子《论语》中专有“乡党”篇。从陕西方言中就可以看出陕西民俗的古老性。

1.5 表现多样性

陕西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尤其在传统艺术的表演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特点。全国久负盛名的陕西皮影,不仅是表演的道具,也是独具风格的艺术品。陕西正月的社火,也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获胜的艺术。

2 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化问题

2.1 民俗文化资源生态化失衡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经成为陕西各级政府和企业旅游开发的热点项目之一。但由于开发理念、资金投入、运营机制、保护措施等多方面的问题,开发出来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越来越远离其文化生存的原始生态,离开了文化生存的土壤,在被设计的戏剧化、仪式化的场景之中,文化不是文化体验,成为一种非自然的、非原生态的文化商品。不合理的商业开发导致陕西民俗文化资源“生态化”发展失衡。

2.2 民俗文化产品生命力缺乏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独特,构筑了华夏文化的主脉。陕西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深厚,具有兼容、开放、敦厚、淳朴的文化品格。陕西民俗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不够,开发中过于偏重于经济价值,致使民俗文化缺乏生命力。

2.3 民俗文化从业者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陕西民俗文化从业人员以年轻人居多,民间艺人去世后,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后继无人,有些已经逐渐消亡或濒临危机。而且年轻人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缺乏,生态化发展意识淡漠,加之产业设备也比较落后,致使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难度较大。

3 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平衡保障举措

3.1 出台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的政策法规

制定出台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文化生态安全,是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的必然条件。政策法规保障能够从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控制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业行为和旅游者的行为,有效地遏制文化生态的不安全因素。

3.2 建立健全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组织

建立健全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管理专门结构,并将其作为管理陕西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承担者,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生态安全管理工作的总协调者,便于全面管理。管理者代表负责设立生态平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机构及其职能分配;而且生态监督管理部门担负景区环境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协调及综合的责任;文化保护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处理文化生态安全问题,有利于把文化生态管理和业务管理有机协调起来。

3.3 加大陕西民俗文化生态安全的资金投入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网址: http://www.sxjybjb.cn/qikandaodu/2021/0122/759.html



上一篇: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与旅游业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 | 陕西教育(教学版)编辑部| 陕西教育(教学版)版面费 | 陕西教育(教学版)论文发表 | 陕西教育(教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陕西教育(教学版)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