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美的洗礼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O“桑锐杯”征文O我的学生芳妮从遥远的家乡捎来了贺卡,封面上一簇嫩黄的米兰正静静地开放。打开卡片,一串叮叮咚咚的祝福迎面扑来:“老师,新年好!久别的日子一切可好?记忆里

O“桑锐杯”征文O我的学生芳妮从遥远的家乡捎来了贺卡,封面上一簇嫩黄的米兰正静静地开放。打开卡片,一串叮叮咚咚的祝福迎面扑来:“老师,新年好!久别的日子一切可好?记忆里却依然是你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情景……”我的心骤然温润,记忆的花蕾让这小小的贺卡悠悠催开:七年了,一晃在这三尺讲台上已站了七年。哦,怎能忘记那第一次走上讲台……九月的一个清新之晨,刚从师院毕业的我挟着背得滚瓜烂熟的教案踩着急促的铃声向我的人生又一驿站—一—初一(一)班走去。那天的我,为自己精心设计了端庄大方的着装:白色柔姿纱上衣,胸前长长的飘带系成别致的蝴蝶结,一袭黑色的朱丽纹长裙,脚下踩着乳白色高跟皮鞋阴妈送的礼物,意寓脚踏实地工作),就这样我捎着椭与心跳,也揣着自信与骄傲,带着米兰的梦第一次走上了讲台。“同学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朝夕相处了,你们一定在暗自揣测:讲台上的这位素未谋面的女老师是谁呢?好吧,我先作个自我介绍。”记得我就是这样微笑着开始了我的开场白:“我姓颜,颜色的颜,大家放心,我不会轻易就给你们颜色看的。”座下传来轻微的笑声。接着,我转身在黑板上信手写了一个漂亮的。婧”字,“谁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不会的,猜一下也行,猜对了有奖励!”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不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说读qing,也有的猜念qidn,“都不对,它应该读如8,便是本人的名字了。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来看,你们犯了认半边字的毛病。好吧,我先给大家讲一个认错别字的小笑话:话说《水汐(浒)传》里的第六十七回,森林里窜出一黑脸大汉李鬼(逵),手舞两把大爹(斧)……”同学们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无邪的笑脸,我紧张的心情渐觉松弛,看样子已按着我教案设想。渐人佳境”。于是,我话锋一转,强调起学语文首先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同学们专注认真地听着,不时发出轻松惬意的笑声。可是,突然间,我发现学生们面呈难色,有的蹙眉《陕两教育》皱鼻,有的以手掩鼻,你望望我,我瞧瞧你,眼神相互传递着疑惑与不安,靠窗的几个男生旁若无人地嚷着:“臭死了!”我正纳闷,一阵裹挟着屎尿、农药的恶臭气味直刺鼻孔,我向窗外望去,原来这所中学设在郊外,这座教学楼旁便是一大块稻田,此时农民们正在地里施肥,打农药。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同学们更放肆了,一片骂臭之声取代了先前的认真专注,有一男生甚至向窗外吐口水:“呸!好臭!”。怎么办?”我暗暗着急,身为人师,总不能像这群毛孩子一样捂鼻吧,可再用笑话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显然也不可能,这可是我的教案里所没有的。就在我大脑急索良策时,儿时在乡下外婆家看她插禾时,她常说的一句话让我如获至宝。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两行斗大的字:不闻大粪臭哪来稻花香我写完并不开言,只是静静地看着大家,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五十几双眼睛不约而同地盯着黑板,盯着我,有紧张,有醒悟,有思索,有自责,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终于,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清澈的明眸里闪烁着我期待已久的光芒。这一瞬间的心灵呼唤,使我和我的学生经历了一次美的洗礼。贺卡的音乐仍在叮叮咚咚地唱着,耳畔是芳妮的声音:。老师,我将迎接高考的挑战,不论结局是喜是悲,我都会勇敢地面对,因为,因为我曾是您的学生,”多么欣慰啊,芳妮可是个身有残疾的姑娘。桑锐嵋“我第一次登上讲台”征文回1998年第10期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网址: http://www.sxjybjb.cn/qikandaodu/2020/0730/448.html



上一篇:基于陕西地域红色文化特征的创意明信片设计
下一篇:难忘的一课 永久的激励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 | 陕西教育(教学版)编辑部| 陕西教育(教学版)版面费 | 陕西教育(教学版)论文发表 | 陕西教育(教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陕西教育(教学版)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